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歷史
一、與美國宣道會的淵源:
宣道會創辦人宣信博士按照神所給異像的亮光和啟示,於1887年創辦宣道會 (Christian and Missionary Alliance),機構設於紐約。
總宣信博士曾聲明﹕「宣道會最主要的使命,並非宣傳特別的道理,乃是把天國的福音傳遍未有教會的地方,拯救人的靈魂。宣道會必須盡心
竭力把福音傳遍,這是本會最主要的工作及目標啊!」1876年,神向宣信顯現一個往普世傳遍福音的異象,宣信心受聖靈感動,願接受差遣。
數年後,他立志往外國傳道的事,仍無法進行。直至1892年,他才到廣州及廣西考察;次年到湖北、安徽及其他省份巡視。回國後差派李大衛
牧師擔任宣道會東亞地區總監,總會設於中國安徽省的蕪湖,拓展中國及東南亞地區的福音遍傳事工。以廣西宣道會為印證,在一個世紀前,
各縣及城鎮已有宣道會的教堂。中國教會歷史上最悠久的宣道會建道神學院,是一百一十年前在廣西梧州市創辦的;直至1950年才遷移到香港長洲。
二、塘宣的開荒期:
宣道差會的宗旨,乃是到未聞福音的地方去工作。20世紀30年代的香港,已有多間教會的工作,故此宣教士的工作主要是往中國內地去發展。
內地的生活及環境不適合西教士的兒女,因此差會安排他們留在香港生活及接受教育,派貝光道牧師加以照顧。貝牧師救靈傳道心切,並關注
到西教士子女主日崇拜及靈性的需要,擬就近巴芬道居所開設福音堂。一日路經金巴倫道25號,見車房門口貼上招租紙,乃按鈴詢問。剛巧業
主乃是基督徒,知悉貝牧師租車房乃開設福音堂用途,即折半收租港幣二十元。修葺後,掛上「廣西宣道會香港分堂」的中英文名牌,定於
1940年12月1日開幕,堂內坐位約四十餘。有了基址,貝牧師即展開工作,首先到伯特利神學院,請院長派五位同學來幫助工作,特請宋彼得
負責中文堂講道,稍後聘他作長期性義工,每月給他車費16元。
1941年冬,香港被日軍佔領,貝牧師被囚於集中營,稍後易俘返回美國,「塘宣」的工作幸有宋彼得維持。香港淪陷期間,港九百多間教會
全由日軍管理,不能公開聚會。1942年1月18日,傳道宋彼得、丘育靈和鄭錫壽、徐澤林兩位執事,約見警備佐藤隊長,商議教會聚會事宜,
結果獲頒授許可證,塘宣可以舉行主日崇拜。1月25日恢復主日崇拜,該日收得獻金2元6角7分,此乃塘宣華人自理自立的經費基金。稍後,
宋彼得須要返回內地,因他在半年前已接納循約長老會的邀請,他介紹丘育靈負責塘宣傳道事工。教會乃聘請丘先生正式成為塘宣第一位
受職的傳道同工。丘育靈直至1952年往美國深造,才與塘宣告別。由於塘宣可以公開主日崇拜,遠近基督徒知悉後,都踴躍來塘宣聚會,
因此人數大增;不但車房擠滿,許多信徒更要站到門外馬路上。稍後承蒙九龍塘學校借出校舍聚會,繼續發展聖工。其後公爵街有間談道所
的元老,何星濤、鄭幹生、關心焉、關心民等諸位,願將他們的談道所歸併塘宣,並將全部傢俱送贈,顯出他們的愛心及善意。
1948年秋同工除丘育靈外,朱建磯亦重返事奉。年秋同工除丘育靈外,朱建磯亦重返事奉。49年聘彭惠華為女傳道,53年西教年西教士
白德三牧師介紹黎福華加入為男傳道。當時正積極籌建新聖堂,因極需要地方作辦公室、傳道人宿舍、祈禱會、婦女部並各團契聚會之用。
49年承蒙九龍塘學校校董准許,塘宣便在校園北端興建「葡萄園」。當年執事會主席梅澤生,特別在地盤監督建造。屋內結構有四房一大廳,
另有廚房浴室,屋外有小園地。教會各團契及各部聚會、詩班練詩、執事會等,均可在園內大廳舉行。當年的同工在這園內起居工作,
直到遷入新堂。

三、西差會授權「塘宣」自立:
1945年8月,香港重光,翌年4月,貝牧師由美國返港,知悉塘宣這數年來聖工進展良好。他在執事會聯同西差會主席陳發言牧師,建議塘宣
繼續戰時「自立、自養、自傳」的精神發展聖工,這是他倆與美國宣道總會諸公的厚望。繼由楊景衢醫生致答詞,正式建議接納兩牧者的盛意,
眾皆贊成。這是塘宣正式「自立、自養、自傳」的開端。
四、籌建聖堂:
1946年4月,執事會通過籌建聖堂計劃,即席提選全體長執及會眾五十五人作為委員,共同負責籌建事工,並發展募捐運動,分隊出發籌款及
置地等重要工作。塘宣申請建堂用地,選址幾經周折,最後獲批座落於窩打老道與蘭開夏道交界的現址。教會定於1954年1月31日,在建堂新
址舉行動土禮。1954年5月30日,舉行奠基禮,於地基中放置與本會有關資料的文物囊。新堂於同年11月6日下午3時舉行新堂獻堂禮。

五、辦學傳福音:
1953年春,獲政府撥出新堂後面空地11,000餘方呎以興建學校,1955年5月22日舉行動土禮,7月30日舉行奠基禮,工程於11月初始告竣,
學校定名「宣道小學」。1960年秋,開辦宣道夜校,收容鄰近模範村失學兒童。1966年秋,由於本會設立的屬校如上水宣道小學、大坑東宣
道小學及宣道會天台小學等,校名均附加地區名稱,因此將宣道小學重新定名為「九龍塘宣道小學」,夜校定名為「九龍塘宣道夜校」。隨後
之五十年,先後開辦多間幼稚園及中、小學。1959年開辦宣道幼稚園,1961年開辦上水宣道小學,1965年開辦大坑東宣道小學及宣道中學,
1980年開辦宣道會陳瑞芝紀念中學,1984年開辦宣道會鄭榮之中學及宣道會陳元喜小學,1992年開辦宣道會劉平齋紀念國際學校,1993年
開辦宣道會陳李詠貞紀念幼稚園,1997年開辦黃埔宣道小學及宣道會秀茂坪陳李詠貞幼稚園,1998年開辦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1999年
開辦宣道會雷蔡群樂幼稚園,2001年開辦宣道會葉紹蔭紀念小學,2007年宣道會陳元喜小學下午校與台山商會黃達道紀念學校合併成為宣道
會台山陳元喜小學,2017年開辦宣道國際學校。
1963年及64年開辦的宣道會第一天台小學、第二天台小學,1970年開辦的宣道會工業管理專科夜校及 1971年開辦的石籬宣道小學等四所學校,
都因地區重建或各種因素,先後停辦。直到目前本會共有17所學校。
六、本地海外福音遍傳:
因着辦學傳福音的使命,塘宣每開辦一所學校就會開設一間分堂,目的讓該校的家長、學生或該區居民有得聞福音的機會,成為該堂會的會友。
塘宣現時共設有22間分堂,除了4間分堂設於閱覽室內、1間分堂設於商業大廈、1間分堂(恩友堂)是借用神托會的馬可賓中學外,其他16間分堂
皆設於塘宣所屬學校內。1960年,因本港鄉郊地區人口急增,塘宣開展了福音車佈道事工。參與事工的骨幹為高級少年團的團友,每週末乘福音
車到九龍、新界如調景嶺、上水等地露天佈道。
塘宣也重視差傳的事工,於1964年6月差派黃可順弟兄前往馬來西亞吉隆坡,協助基督徒聚會所傳福音工作,成為塘宣第一位宣教士。1966年差派
張惠蘭姑娘往馬來西亞為宣教士,1967年差派廖振勝傳道往馬來西亞為宣教士,1970年差派葉白華傳道往馬來西亞為宣教士。1973年與香港宣道
區聯會合組香港中華宣道會海外佈道會,1975年11月23日海外佈道會於澳門成立中華宣道會華大堂。1994年差派鄺銘恩醫生夫婦至柬埔寨為宣教
士。1995年7月1日「中華宣道會海外佈道會」改組,宣道會區聯會與塘宣各自發展差傳事工。1995年下半年,塘宣成立「差傳部」,訂定部章,
迅速推動差傳大使命,參與中國福音事工,也得到各分堂的支持,推動助學及關懷社會工作。2000年差派黃少英 (LuLu)到西非畿內亞作宣教士。
2006年3月12日塘宣之差會環球宣愛協會 Alliance Global Serve (AGS) 成立,聯同22間分堂一同繼續推動差傳事工。
|